一、培养目标
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医疗单位和社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技术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奋踏实的工作精神;热爱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二)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具有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人文科学知识,毕业后能在医院和社区从事临床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分析和解决整体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技能、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具体业务素质要求如下:
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观察的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进行一般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技能。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观察、监护的能力。
5、能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工作。
6、具有一定的医院或社区护理实践的管理能力。
(三)具有健康的体魄、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专业活动的需要。
(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取得社会认可的证书。
二、招生对象、学制和教学时间分配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 制:三年
(三)时间分配:三年共安排151周;其中讲授、实验、及讨论74周,教学见习4周,毕业实习40周,考试6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共2周,劳动和军训4周,机动3周,假期18周。
三、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
[必修课]
1、政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形势与政策):120学时,内容包括:按国家教育部规定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世界观、人生观、美育、法律、国情、职业道德等,突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实用语文:108学时,主要讲授一般常用文体和医用文体的读写知识、范文和例文、语言能力训练与实践,以及逻辑知识、文学欣赏、普通话、书法、一般礼仪等。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手段,提高读、写、听、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专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体育:72学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和健美知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专业人才。并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4、英语:72学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听、说、写的基本技能以及人际沟通技能。同时学习科技和专业英语,能阅读国外一般专业技术资料。
5、计算机文化基础:72学时,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使学生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象处理等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上网查询与处理专业相关资料的能力。
6、化学:52学时,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及化学实验三部分。使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以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
7、生物学:36学时,内容包括生命的基本特性、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动物的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使学生掌握医学所必需的现代生物科学与遗传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8、人体结构学:128学时,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生理学。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机能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9、护理概论:36学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史、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护理论理、护理与法、病区护理管理。全书内容重点反映了护理学科的理论发展现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0、生物化学:36学时,主要介绍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形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规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及物质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为今后在工作实践中以拟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有关依据。
11、生理学:72学时,阐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特征,包括:循环、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生殖和神经等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书中后部分附有生理学的实验指导。
12、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72学时,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介绍了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在一定条件下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等内容。
13、中医学基本常识:52学时,内容包括: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针灸等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的相关知识。
14、基础护理学:144学时,内容包括护理学发展及护理学宗旨,压力与适应、护理程序、人际交往、护理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病区护理管理等。使学生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15、病理学:72学时,内容包括疾病的共同性的病因病理变化和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演变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因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关系的理解,为临床护理与保健护理及常见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6、药物学:72学时,内容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监护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常用制剂、用法与用量。使用权学生能运用药物学知识和技能,在临床护理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作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17、护理心理学:36学时,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社会因素和健康、疾病的相互关系,护理心理学与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自我护理及家个体、社区的心理卫生等;并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能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18、内科护理学:128学时,内容包括对病人的估计及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操作。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资料收集,做出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能按操作规则进行内科护理操作,并能对内科病人及家庭进行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19、外科护理学:128学时,内容包括外科护理学总论,普通外科护理,颅、胸、泌尿和骨等系统的外科疾病护理,以及外科护理操作技术。使学生能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地进行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20、老年护理学:36学时,内容包括老年人生活的各种规律,老年阶段的解剖、生理、心理特征和营养、疾病预防方法及老年常见疾病的临床护理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老年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老年人获得最大程度的身心健康。
21、人际沟通:36学时,内容包括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人际沟通的方法及医疗护理中如何开展人际沟通等。使学生能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及与病人及时进行沟通。
22、社区护理学:36学时,内容包括: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后七章根据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分别介绍了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管理、伤浅者的康复护理、临终病人的护理及紧急事件的处理。
23、妇产科护理学:56学时,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生理产科及护理,妇科疾病护理、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等。使学生能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24、儿科护理学:56学时,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各年龄分阶段的解剖、生理、心理特征和营养、教养需要,儿童保健措施及疾病预防方法及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护理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25、传染病护理学:28学时,内容包括:传染病的种类,传播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传染病人进行整体隔离护理等。
26、五官科护理学:25学时,内容包括对五官科疾病的估计及整体护理。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五官科病人进行资料收集,做出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能按操作规则进行五官科疾病的护理操作,并能对五官科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27、预防医学:28学时,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疾病监测以及各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制策略等。
28、就业与创业指导:28学时,本内容是结合当前形势而设定的新科目。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与择业观念;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就业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我推荐就业(临时)不少于半个月。
毕业实习:1040学时
[选修课]270学时
根据专业目标培养需要,开设:护理科研、康复医学、中英文文献检索、行为科学、医学美学、人口理论、社会学基础、书法与绘画、文学欣赏及临床实习技巧等课程。
四、劳动与军训
在校期间共安排4周。新生入学时安排军事训练1周;劳动课以参加专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主;第三学年的劳动结合毕业实习进行,不另安排时间。
五、实践教学
教学实习共安排6周,学生在指定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或社区医疗中心轮转,学习各科护理服务技术和管理。
社区调查、见习、实习共安排12周。主要用于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卫生宣教、居民健康需求及社区初保。主要使学生了解社区初保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参加简单的初保工作。
毕业实习共安排40周,学生在指定的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医院的内、外、妇、五官、急诊等科室进行生产实习。
六、考 核
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凡考试科目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应试,考查科目可在平时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每学期考试科目为2—3门。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成绩单列;毕业实习的主要科目(内、外、妇、儿等)应进行出科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考试。内、外科护理出科考核要求写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完成各种护理记录,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定,作为学生整体能力的综合评价。毕业考试科目: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整体护理综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