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三年制中专药剂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医疗单位和社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较强药学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药剂士,毕业后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药业的药剂工作。论水平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药剂专业技术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奋踏实的工作精神;热爱药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能独立从事调配处方工作,掌握常用制剂制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进行药房常用制剂的快速检验工作。
3、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
4、具有初步的药事管理工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专业活动的需要。
6、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取得社会认可的证书。
二、招生对象、学制和教学时间分配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 制:三年
(三)时间分配:三年共安排151周;其中讲授、实验、及讨论74周,教学见习4周,毕业实习40周,考试6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共2周,劳动和军训4周,机动3周,假期18周。
三、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
[必修课]
1、军事理论:51学时,内容包括: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特别是在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难以比拟的。同时青年学生通过严格的军训,实地体验军营生活,可以学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勇做顽强、刚毅坚韧、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和作用。
2、德育(含个人职业规划):68学时,内容包括: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体育:99学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和健美知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专业人才。并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4、英语(含专业英语):100学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听、说、写的基本技能以及人际沟通技能。同时学习科技和专业英语,能阅读国外一般专业技术资料。
5、信息技术:84学时,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使学生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象处理等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上网查询与处理专业相关资料的能力。
6、药学概论:51学时:内容包括:对学生早期导入药学专业教育,使学生入学后就了解药学专业的概况,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作了概括论述,本着导而不入、宽而不深,引而不发的原则,把药学专业的最基本知识和怎样做名好药师及药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给学生。
7、化学实验技能1:125学时,内容包括:(1)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读数和记录等。(2)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体包括: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仪器的装配和连接,常见实验故障和偶发事件的处理等。(3)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能根据要求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4)化学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具体包括: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过程、结果的解释等。
8、药用化学基础1、2:102学时,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体系上按新的课程体系编排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本书根据初中毕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与初中化学衔接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的知识。全书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介绍物质的分类和混合物的分离、认识物质、溶液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化学平衡与化学分析以及实验部分。
9、基础医学概论:51学时,内容包括: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10篇。,依据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从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性,
10、临床医学概论:45学时,内容包括:介绍临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和诊断方法,并侧重介绍了各症状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急诊医学、传染病(含性传播疾病)、分别介绍了内、外、妇、儿各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各个疾病均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预防、治疗的体例加以阐述,尤其是突出了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和作用,体现了医学检验专业教材的内容特点。
11、化学分析基础:132学时,内容包括: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各种普通仪器的认识、常见分析仪器、实验室设计指南实验室设计指南。
12、药事管理与法规:45学时,内容包括:中国现行药品管理法规、特殊药品的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主要药事管理法规以及药学职业道德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法,熟悉相关法律、药事行政法规以及药学职业道德。
13、医药统计概论:42学时,内容包括:在阐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医药学科研统计设计和论文中的统计表达等知识,加强了针对性。
14、仪器分析技术:72学时,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同时介绍了分析仪器联用技术尤其是色质联用技术,以适应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15、天然药物化学:72学时,内容包括:天然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当前发展状况,内容只分十章介绍,包括总论,糖和苷、苯内素类、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的相关知识,对天然药物的开发也做了简单介绍。
16、药物化学:66学时,内容包括: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等方面容。是执业药师必备的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药物分析:144学时,内容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
18、生物制药概论:64学时,内容包括: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主要来源。如用免疫法制得的动物原料、改变基因结构制得的微生物或其它细胞原料等。生物药物的特点是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物药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这些物质的组成单元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对人体不仅无害而且还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19、药理学:76学时,内容包括: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
20、药物制剂技术:57学时,内容包括:介绍药物制剂技术基本概念及药品生产技术管理基本知识;介绍药剂生产基本技术及操作,包括制药卫生、制药用水、物料干燥、粉碎、筛分、混合技术及操作;介绍液体制剂制备技术、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技术、半固体制剂制备技术、其他制剂制备技术;介绍中药制剂制备技术;介绍药物制剂生产新技术、新剂型以及药物制剂的稳定陆与有效陆等前沿知识;介绍制剂包装等。
21、临床用药指导:76学时,内容包括:简要写疾病临床表现,结合临床表现重点写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写明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根据日用药花费给出给药建议,如希病人望每日1元花费进行维持治疗,则如何给药等。2.注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3.通俗易懂,只讲表现不讲原理,让基层医生和病人能够看得懂。
22、现代医药物流管理:21学时,内容包括: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3、药品市场营销:36学时,内容包括:针对药品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突出了药品市场营销的特点。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药品市场的理论概述、营销环境及市场细分的原理、药品市场调查与预测、药品市场营销的组织与实施控制以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4、制药工艺与设备:57学时,内容包括:介绍制药工业常用的单元操作,主要内容为:粉碎、筛分、混合、制粒、搅拌、发酵、膜分离、冷冻与结晶、增湿、减湿、净化空调系统设计等内容;介绍制药工艺设计,主要内容为: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设计与选择、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非工艺设计项目等内容,全面系统阐述和反映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5、医院药房管理:36学时,内容包括:医院药房不仅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医院重要的经济部门,而目前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各级医院面临激赳的竞争。医院药房应做到以下几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改善药房的工作环境、加强药房的硬件设施、以患者为中心、医院药学管理微机化、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药学人员素质、接受社会监督,方能适应新形势,为医院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
26、药材商品鉴定技术:48学时,内容包括:药材的概念、拉丁名与分类,药材商品的起源与发展,药材来源与资源分布、开发,药材的采制,药材商品的质量及鉴定技术与包装贮藏。各论中分藻菌类、叶类、花类、果实与种子类、皮类、茎木类、根及根茎类、其他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介绍了387种药材的来源、采制、性状、功能与主治、成分、贮藏等。另在各论每章后列表述略171种药材。书后还附实验指导,包括38种药材的鉴定等。
27、就业与创业指导:21学时,本内容是结合当前形势而设定的新科目。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与择业观念;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就业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我推荐就业(临时)不少于半个月。
毕业实习:1040学时
四、劳动与军训
在校期间共安排4周。新生入学时安排军事训练1周;劳动课以参加专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主;第三学年的劳动结合毕业实习进行,不另安排时间。
五、实践教学
教学实习共安排6周,学生在指定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或药学经营单位和药品生产厂家轮转见习。
毕业实习共安排40周,学生在指定的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医院或药厂,药品经销单位进行生产实习。
六、考 核
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凡考试科目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应试,考查科目可在平时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每学期考试科目为2—3门。技能考核成绩单列;应进行出科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